2010年9月21日星期二

2010 年 9 19 日在 BBC World 听到关于由 Intelligence2公众人物私隐保护的辩论。到底英国的法律已经足够了,还是需要加强呢?从他们的辩论你能看出一个民主社会是如何通过智慧的交流来达成共识。其实辩论的课题很简单,就是通过立法的方式,让报刊无法任意刊登侵犯任何人(包括名人)私隐的新闻。在辩论开始时,大家都比较倾向支持这种通过保护私隐的条例。但当辩论嘉宾指出这样的法律实际只保护了那些有钱人,因为他们有钱大官司,而报刊出版社会因为担心诉讼的问题而不敢刊登那些名人的生活状况。现有的法律其实是同时考虑到了公众知情权和私隐的平衡而产生的。如果私隐法律通过了,那么这就由法官来判断什么东西是大众该知道的,而什么是私隐。虽然法官有一定的专业休养,但谁能保证法官会比报刊的编辑更了解刊登什么是对公众更有意义的呢?虽然有人质问辩论嘉宾如果他的私隐被报刊披露,那他难道不觉得很糟糕吗?辩论嘉宾简单的回答那他也无可奈何,但他说自己的私生活其实是很普通的,如果你们觉得不闷,那也无所谓。然而,如果这样的法律能够通过,那么我们对许多政治人物和公众人物的情况可能就无法清楚了解了。你能想像政治人物以私隐的名义来保护可能损坏公众利益的事情吗?

在辩论结束后,观众居然开始转态了,更多的人倾向于不赞成通过更严格的私隐条例了。这里没有输赢,只有我们这些观众去好好思考关于私隐与公众知情权的平衡问题。反观马来西亚的辩论赛,那种大家只关心谁的辩论技巧更高,谁胜谁负的功力主义取向,能培养出什么人呢?

可怕的是一种长者整天只会警告我们这些年轻人,生活别太理想化,计算上司或某些公众人物有不对的地方,也别作声,只要能明哲保身就好了。我不知道这种不求进步,不抗拒自私自利的态度如何能让社会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

然而今天看到美国总统奥巴马在CNBC上以与现场观众对话的方式解释自己对经济与减税的政策让我非常佩服。他的讲话让我明白到他能成为美国总统的原因在于他能流利的解释自己政策。然而,我更佩服的是他那种赞扬美国小商家的话“你们为美国作出了了不起的贡献,我要感谢你们!”同样的,美国人也是以这样的态度感谢他们以专业精神为国家贡献的人们,不管是穷教师还是穷工人。

然而,你在马来西亚看到什么?有钱人看不起所有的穷人,看不起像我这样的穷教师,更可悲的是去不知道那里弄一个博士头衔回来就经常写在名片上,好像博士是什么伟人似的。除了满足虚荣和构建傲慢,什么都没有!

2010年9月18日星期六

说到 1994 年以前马来西亚的华文书局,你才有可能找到《数学概观》(科学出版社于2001年翻译出版了瑞典人Lars Garding的书Encounter with Mathematics)这样的好书。这样的书出现在我的母校图书馆。我在高中的时候阅读了这本书,才对现代数学有了一丁点认识。老师虽然警告我们要打好中学的基础,才好阅读更深奥的东西其实是不对的。其实你不知道知识的大纲,单了解中学介绍的一些皮毛,对你其实一点帮助都没有的。我知道了大纲,对我认识数学更深入的部分是有帮助的。

2010年9月11日星期六

学生知道我喜欢看书,特地告诉我在 KLCC 有一个大众书局举办的华文书展。去了那么多次书展,一次比一次糟糕,本来已经不报希望了,但是还是去看看,到底华文书展是否有所改善?

所谓亚洲“最大”的华文书展在 2010 年 9 月 4 日 10 点开始。我和朋友在中午去参观。这个书展的入门票是两元,也不算贵,附送一本介绍这次书展的“导览手册”。可惜的是这本所谓“导览手册”其实只是一本广告书,更可惜的是里边介绍的书都不怎么样。

这个华文书展只占整个展厅的五分之二,不知何谓大,英文书展厅也占了五分之二,其余的是卖文具、电脑器材、电子词典、茶、邮票、钱币等。我在书展遇到买文具的同事,也了解到卖文具等用品已经成为书展其中一项重要的收入。

我先进入英文区,这里有许多英文小说,其中最近在电影院很红火的《Twilight》(暮光之城)的小说到处都是,也有介绍我喜欢的猫儿的书,可惜是英文的。

没看几下,我就到华文书籍展区去了。其实我也不是不看英文书,但是,在一个到处都是英文书籍的社会,还要几乎每个人以为只要掌握了英语就掌握了最了不起的知识的社会,我有那么一种厌恶购买英文书籍的感觉。

经过卖茶的紫藤茶舍、卖电脑产品、卖漫画、卖邮票的地方以后就到了华文书籍展区了。整个华文展区分为左、中、右三区。中区又分为台湾、香港、中国三区。

台湾展区有台湾小吃的展览桌,其后是台湾旅游、文化、小说、养生、名作家的励志书籍等的展览桌。

右区有马来西亚作者的作品,例如林悦的《彳亍地平线》及其续集,也有许多育儿方面的书籍,有科普书籍,最热门的自然就是那个十万个为什么,还有几本水平稍高的科普书籍,其中一本是《时间简史》。这本书我老早就有了,也看过了。这么大的书展,水平最高的科普书籍就是《时间简史》,还有台湾翻译的费曼的科普书籍,对我而言,这样的水平严重不行。

香港展区是最差,除了为数不少的那些讲六四这种在我看来过时的书籍和杂志,几乎都是一些很俗的书,如蔡澜、张小娴等。当然也有韩寒的书,可惜太贵了。想找潘慧娴著的《地产霸权》却老是找不到,不知道是《读书八分钟》的节目太深奥了,还是我们的华文书商只看闲书,所以一些稍有社会批判的书就找不到了。

至于中国展区,除了小说如《杜拉拉升职记》、《蜗居》等,养生、育儿、经典书籍如《论语》等、历史如《明朝那些事儿》等,还有智力测验、考古奇闻等方面的书籍。其实历史书籍应该是值得一看,但是我如今都没有什么时间,也没有那个激情去阅读这方面的书了。试想想,人类老是不断重复历史,尤其是中国的历史,更是逃脱不了新王朝的建立、经济活动复苏、官僚与利益集团、贫富悬殊、社会动乱、平乱、更换统治阶层这样的循环。所以,历史书籍没有能够吸引我。我最关注的科学类的书籍,除了几本科普书籍,还有那个没什么特别的十万个为什么,已经无迹可寻了。

其实这里面很多书在网上都找得到,例如《十万个为什么》。对于一个工作了的人而言,实在不懂的东西,上网就找到了,根本无须买书。买书唯一的价值就是坐或躺在沙发上悠闲地阅读。然而,这种悠闲已经被考试、工作、赚钱所剥夺了,不然就是因放纵在娱乐上而失去了。

在华文展区的后面是新书推介的讲台。我当天碰巧遇到的是从英国回来的李永业医生在讲台上介绍自己的新书《生命沒有如果》。他谈到了自己当父亲的经验,和孩子的互动,还在问答阶段调侃自己是“红毛猴”。与很多会华文而基本上不在使用华文的人相比,这位华人至少还会以华文写作,分享他的人生经验,我想他其实才真正做到了华人讲究的“立言”。在演讲的过程中,他讲到了一个在言论不自由的国度里“敏感”的话题。大概是有人问他为什么从英国回来,他说,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乡,为什么我们总是告诉我们的孩子学好本事,将来可以去别得国家,而不是去想想家乡给自己多少美好的回忆,如果我们要把这种回忆传承下去,我们不是更应该留下来继续耕耘,把这些美好的东西留住吗?

他说的一点都没错。可惜,他回答不了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当我们的孩子住在排屋或公寓,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商场的玩具、电视节目,就是读书考试,还有父母带他们去的那些要入门票不菲的游乐园,而这些游乐园很可能在他们长大以后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我不知道所谓的“美好记忆”如何传承?

说实在的,我成长的地方本来有可以让青年上去玩的黄泥山,如今都是公寓和公路,这样的地方还真是我的家乡吗?还是商家的乐园?连那位最感性的李敖对如今北京的感情也不在,象我这种理性的人,那更是如此了。

虽然书展相当差劲,我还是买到几本值得看的书。不过相比起 1994 年以前的华文书展,收获可是太小了。那时候,我能买到好多数学书,在一开始的时候,我是数百元那样的买书,当书本多起来的时候,就开始挑剔了。

那时候华文书为什么多而便宜呢?那是因为中国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那些印来给老百姓自学的书非常多,多到在可以便宜的卖到马来西亚,而一些独中,包括我的母校,都受到了这些好处。这就是为什么我可以在高中就基本把大学的数学自己学完(虽然没学好)的原因。

今天的出版业以快熟面的方式运作虽然能让它继续生存,然而它也只能让自己苟延残喘。在我看来,只有提高阅读水平,如阅读一些《读书八分钟》里介绍的那些具有一定社会学意义的书籍,这个社会的文化素养才能提高,而高的文化素养会推动人们去阅读更高水平的书。而低水平的书,如《富爸爸、穷爸爸》只会让他的读者不是套牢在股票中,就是沉迷与参加网络销售而不再阅读。